湖北省公务员2014面试热点:强化执法-监管者也要被监督 |
来源:2exam.com 2014-5-24 10:09:52 |
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,很多人认为监管
不严、执法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。更加明确政府部门
的环境监管职责,成为新环保法的一大亮点。
其中,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
环境质量负责,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与主体
功能区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
相衔接……一系列新规定,让专家学者纷纷称
赞,认为新环保法有利于打破目前环保执法不
力的怪圈,使环保执法真正成为污染治理的利
器。
环保有了“铁规”
●未完成环评不得开工,未经许可不得排
污
5月12日,据环保部网站消息,环保部公布
了2014年第一季度83起重点环境案件处理情况
。记者发现,这些案件大多涉及超标排放、未
依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、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
、污染物直排等问题,特别是未批先建、缺乏
环评手续等问题突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和中
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旗下分公司,均因相关基站
已建成并投入使用、但未办理环评手续而被通
报。对此,记者在环保部处罚情况清单中看到
,福建省福安市环保局下发《责令停止环境违
法行为通知书》,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,同
时要求中国移动福安分公司对辐射超标的信号
基站进行整改。
“虽然之前对于环评有要求,但事先没有
做到,往往可以事后补办,这对企业来讲机会
成本很大,违法成本很低。因此,‘先上车后
买票’现象经常发生。”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
中心主任马军说。
哪里有问题,哪里就有整改。关于环境影
响评价制度,新环保法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
: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,应当依法进行环
境影响评价。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
,不得开工建设。
同时,在法律责任中相应规定,建设单位
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
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,擅自开工建设的,
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
建设,处以罚款,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。“凡
是没有完成环评的,一律不得开工建设,这条
规定很有力度,并且完全符合‘保护优先、预
防为主’的基本原则。”马军评价道。
其实,近年来,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
工作,特别是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,设计
出台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。而新环保法的一个
特点就是,将一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
为法律制度,排污许可制度就是一个例证。
记者了解到,在总结水污染防治法、大气
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情况基
础上,排污许可制度正式写入环境保护的基础
性法律中。新环保法规定,实行排污许可管理
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
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;未取得排污许可
证的,不得排放污染物。
对此,专家认为,比起单纯设立排放标准
,排污许可证的约束力更强,政府部门的环保
执法更有抓手。
执法有了抓手
●增加查封、扣押强制权的规定,执法人
员可以当场制止排污
从环境监测制度到环境预警制度,再到环
境污染事件应急制度,新环保法实现了环境监
管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。那么,如何让这些制
度规定掷地有声?
“现实生活中,一线执法的环保队伍主要
是各级环境监察机构,但他们的地位比较尴尬
。”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曾经在全国人大常
委会第一次审议环保法修正案时指出,这些环
境监察机构大多为事业单位,没有正式名分,
甚至没有执法权,导致实践中执法力度弱。
有事实为证。相信很多人没有忘记几年前
的“郴州血铅”事件,更没有忘记事件处理中
的“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”。曾经有媒体这样
报道:对于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两家冶炼企业
的监察,从建厂到生产,当地环保部门一直在
干预,并先后十次发文责令停产,但是直到爆
发“血铅超标”事件后,郴州市环保局第十一
次出手,污染企业才被彻底关闭。
如今,新环保法致力于扭转这种局面,明
确规定,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
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
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,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
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。
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,提供必要的资料
。
更可喜的是,各级环保执法部门在被法律
赋予执法权的同时,还被授予了行政强制措施
权。根据新环保法,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
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,造成或
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,环境执法部门可以查
封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、设备。
“以往,我国环保执法部门力量薄弱,对
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,缺乏必要
行政强制手段,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,
造成环境执法疲软,有法难依。”全国人大常
委会委员刘振伟表示,新环保法增加了查封、
扣押强制权的规定,执法人员可以当场制止企
业排污行为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同时,当
场查封、扣押,可以固定排污的证据,涉及刑
事责任时,也便于公安机关取证。
此外,狭隘的GDP主义也是造成环保执法难
的重要原因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层环保局长告
诉记者:“目前基层环保局只是地方政府的一
个部门,局长由本级政府任命并对本级政府负
责,如果某一天出现一起污染事故,摘的也往
往只是环保局长的乌纱帽。”
对此,专家认为,要破解环保执法难题,
单凭环保一个部门的战斗力远远不够。当地党
委、政府的主要领导应切实转变观念,痛下决
心改革当前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地方治理规划
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 |
|
|
|